您尚未登录,请点击登录!
大学生职前培训的重要性
最新调研发现,无论是党政机关、国企还是教师,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评估分数都低于学生自我评估,尤其是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能力这两方面。而且近六成在校生缺乏明确择业目标。这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必然会带来消极影响。 目前,大多数学生择业意识形成得比较晚。超过60%的学生的择业意识是从三年级以后才开始形成的。这说明,到了三年级时,还有四成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择业意识。这种状况同严峻的就业形势存在较大的差距。在被调查学生中,择业目标早已确定的有21.1%,刚刚确定的有21.4%,模模糊糊的有39.8%,尚未确定的有17.7%。这意味着近六成在校学生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,这种状况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必然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。 调查显示,54.9%的大学生表示“了解”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,而“不了解”的比例为45.1%;65.5%的人自认为“了解”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,而另外34.5%的人则表示“不了解”。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后的发展情况看,距离理想水平还有一定距离,大学生在职业适应性的发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。 面对日益激烈的择业竞争,部分学生也存在着明显不适应。因择业竞争日益激烈而感到“恐慌”和“胆怯”的分别为4.8%和4.4%,觉得“紧张”的有11.8%,70.3%的人认为“压力大”,还有8.7%的人认为“很兴奋”。 同时,有一些学生对职业的期望过高。比如在对最低收入水平的预期值方面,有29.2%的学生将标准定在2000~3000元之间,有15.3%的学生定在3000元以上。这部分学生由于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倾向,在就业市场上可能会为此而失去不少不错的就业机会。另外,职业理想化倾向还表现在对工作性质的高期望上。为数不少的学生一开始就希望能找到带有自主性、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,其比例达72.6%。这显示了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特征,但过于理想化的择业标准则会带来就业机会的丧失,也更易导致挫折与失败。 因此,如何帮助学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、提高就业率,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、实践力以及最终的就业力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竞合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在给企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,跟大量的学校和企业接触,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学校毕业生之间存在着一些断档,而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存在的,所以人力资源中心结合这种情况,利用自己本身强大的培训力量,给中、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进行专业的职前培训;自从开展这项工作以来,通过中心输出的人才就业率大大提高,而企业对经过培训上岗的人才也非常满意;大、中专学生的职前培训深受欢迎。
热门栏目直达